实事求是还是文过饰非?
1980年4月,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过一段非常出名的话: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6页)根据邓小平讲话来看,他们主要在于“没有反对”,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只是“没有反对”。笔者在《戚本禹回忆录》里面看到这样一段内容:当时东北地区还是比较稳的,没有怎么瞎报产量。1958年9月邓小平去东北视察,当地的领导汇报第二年的粮食产量计划增产20-30%,邓小平就批评说:别人都是好几倍的增产,你们才20%,简直就象是乌龟爬。把当地的领导骂得灰头土脸的。他这话就登在1958年10月的《人民日报》上。
笔者先查了《邓小平年谱》,确认从1958年9月10日起,邓小平到东北视察,于9月29日晚回到北京,但对于在行程中的讲话、指示等情况,披露的内容非常有限。又想起戚本禹说这话就登在同年10月的《人民日报》上的,于是辗转搜寻,总算是通过数据库找到了相关内容。
《人民日报》1958年10月1日B2版有这样一则专栏报道,其中提到:邓小平李富春视察辽吉黑三省时强调说东北要大挖潜力支援全国
新华社30日讯 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富春、李雪峰、刘澜涛、杨尚昆、蔡畅和赵尔陆等同志,9月10日至29日先后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视察了工作,对东北地区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城市公社、整风等方面工作作了重要的指示。……
东北的农业生产还没有翻身要用不断革命精神领导农业
邓小平等同志视察了哈尔滨近郊的金星人民公社、双城县的幸福人民公社、盖平县的太阳升人民公社,并听取了三个省的农业情况的汇报。小平同志指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按常规来说,同过去来比,是有进步的。但是,目前是一个出奇迹的时代,全国粮食产量今年可能增产100%以上,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增长不过百分之几十甚至只有二、三十。这样一比较,东北的农业就还没有翻身。
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国农业增产的经验,概括说来就是水、肥、土、种、密加上田间管理齐头并进。这是农业生产的“宪法”,是毛主席的“宪法”,是事实证明了完全正确的“宪法”,是已经创造了奇迹的“宪法”。东北的某些领导人和广大地区没有坚决执行这个“宪法”,而继续执行着宽垅浅耕、广种薄收的老一套,不是用革命的办法而是用改良的办法领导农业,结果使农业生产大大落后了。这个事实,反映了农业生产战线上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还很尖锐,说明农业方面还有白旗未拔,思想还没有解放。
邓小平同志勉励大家要在农业方面掀起一个革命运动。他说:必须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根据以上所说的农业“宪法”的各条,深入检查思想和工作。今年增产的少一些,不要灰心,重要的是取得教训,以便在1959年迅速赶上全国的水平。同时,要把真实情况向群众讲清楚,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组织群众到关内参观学习。农民群众是愿意多增产的,只要领导干部抓得紧、方向对头、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就一定能把他们动员起来,迅速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
无独有偶,就在一天前的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B2版也有一则专栏报道,其中提到:少奇同志视察江苏城乡对工业、农业、教育和劳动制度等工作提出重要意见
新华社南京29日电9月19日到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同志,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长惠浴宇同志,书记陈光同志,农村工作部部长孙加诺同志以及各地、市委负责同志的分别陪同下,在江苏省视察工作。视察期间,刘少奇同志对工业、农业、水利、教育和劳动制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在南京视察期间,听取了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同志,书记刘顺元、惠浴宇、陈光同志等的工作汇报,接见了驻南京部队、军事学院的首长和省级机关的负责干部。
在十天的视察期间,刘少奇同志走遍了江苏长江南北的许多城市和乡村,途经徐州、淮阴、扬州、南通、苏州等专区,视察了徐州、新海连、新沂、沭阳、淮阴、高邮、扬州、南通、常熟、苏州、无锡、南京等市县,连续行程达数千里。……
种得少种得好收得多是农业经济一个根本问题
在视察中,刘少奇同志了解江苏省农业生产的情况,他非常仔细地观看了各地中稻、晚稻和山芋的丰产试验田。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少奇同志参观了丰产圩的四亩试验田,他亲自弯下身子去数了一下稻棵,并且问乡党委书记:“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一万斤”,少奇同志笑着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他在和淮阴地委的同志们座谈时说:“我在河北、河南视察的时候,有些县委书记认为少种多收比广种薄收要节省的多,应该把丰产田的经验推广,集中使用人力和物力来种好田地。这样再过几年,就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地种粮食,三分之一植树,三分之一休闲。”他又说:“种得少,种得好,但是收得多,这是农业经济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希望各地好好算一算账,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在这之前一个多月,1958年7月19日,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讲话时说:思想解放就是那么灵,就可以写好文章、画好图画 。现在亩产粮食的高额就算中国的了,地瓜亩产十几万斤已经解决了,现在是搞几十万斤啰!最近在北京讨论麦子产量,有的合作社提出亩产7万斤,最后为了照顾农学院的面子,只写上了2万斤。
此类史实,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比较有意思的是,皇皇三册邓小平文选,从1958年4月到1960年3月,将近两年时间没有选入一篇文章。2014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集倒是补上了这段时间的空白,但基本是一些段落的摘录,很少有完整展示。
由上面内容可知,邓小平说他是“没有反对”恐怕说不过去,说“极力鼓吹”倒更符合实际情况。有些人有些话,看起来好像是在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但其实是避重就轻,推卸责任,这不是实事求是。
不过这倒是很符合他抢功甩锅的一贯作风。
沙发。:lol 遵义会议我参加,淮海战役我指挥。 人间正道是沧桑 发表于 2023-11-3 19:11
遵义会议我参加,淮海战役我指挥。
百色起义我领导,遵义会议我参加,淮海战役我指挥,原子武器我力主,改革开放我设计,一国两制我提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