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田有雨 发表于 2023-11-6 15:55:50

新疆毒教材事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台

戢广南是谁?可能很多人不认识。其实我也是这两天才知道他。然而当我了解了那波巨浪的背后隐情后,不由发自肺腑地对他竖起大拇指。事情还要从2009年说起。那一年7月份的第5天,乌鲁木齐发生了骇人听闻的那起事件。民族问题立即成为了全国上下分外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此,教育部、国家民委专门组织编写并向全国中小学发行了民族团结教育四本系列教材:《中华大家庭》(用于小学三、四年级,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民族常识》(用于小学五、六年级,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民族政策常识》(用于七、八年级,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以及《民族理论常识》(用于高中一、二年级,红旗出版社2009 年版)。8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纳入课程和考试评价。新疆,自然更是不例外。但因为当时普遍采取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因此在新疆,教材需要翻译为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以及柯尔克孜语等不同语种再印发。大概是翻译人员发现教材有些地方好像有些不对劲,但自己把握不准,于是就向时任自治区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的新疆社科院中亚所研究员马品彦以及新疆社科联研究员戢广南请教。马、戢二人看到教材,立马感觉不对劲。刚出炉的教材,怎么会不对劲呢?这又要从另一方面说起。建国以来,我国民族政策方面,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建国初期,以土地改革、推翻三座大山为主线;而在X革十年结束之后,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开展,汉族干部大批从边疆地区撤离,大批的清真寺等各种寺院重建,大批的少数民族旧贵族不仅被平反,而且被请上民宗委、政协等机构里面,这其中,不乏死硬的分裂分子。不仅如此,1984年,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巩固发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第一战役的成果和准备第二战役的一些设想》,文件指出:“对于少数民族、民主党派、宗教界、归国侨胞、入境的港澳台胞中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要求对这几个方面的犯罪分子,“凡属县以上代表人物要捕办的,应当报省有关政法部门审批;省以上代表人物要捕办的,应当报中央有关政法部门审批”,在处理上一般从宽。在一系列民族政策影响下,全国各地民族工作,总体以强调、宣扬少数民族各自特征为主线的局面很快形成。其结果,正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教授所言:“我国民族工作长期偏重维护少数民族特殊性、传统文化和自治权利,较少强调国家统一和推进各族共同性,客观上削弱了各族干部民众心目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这种倾向在上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与文化氛围中得以强化和蔓延。”“长期以来,我国民族理论学者和民族工作者谈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一般强调‘自治’而很少提‘统一’,强调维护少数民族自治权利,很少提及在尊重少数民族权益条件下如何加强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直到2009年,依然是这种情况。因此,乌鲁木齐发生那样的事情,除了境外一些势力的策划煽动以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长期以来的民族政策不无关系。而上文所提到的教材,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的产物。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戢二人看到就发现不对劲的教材,从选题、论证、编写、审定到出版,竟然一路畅通,没人提出问题。这本教材的主编名叫金炳镐,资料显示,其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马列主义学院院长、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提起这位金炳镐,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并不熟悉,不过他的观念,从2009年乌鲁木齐事情发生一年后的2010年他发表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面的一篇论文可以看出。这篇论文题为《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其核心观点为“遵循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现阶段不可能‘促进民族融合’”;“尊重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历史上不可能有‘民族融合’”;“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现状,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看起来是不是好像也有一些道理?我们善意地揣测,这些人之所以强烈反对民族融合,大抵是害怕自己所属民族的一些文化特质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纵观历史,民族融合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种情况不仅少数民族有,汉族依然不例外。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岂可阻挡?而且,问题的关键是,过于强调某某少数民族或者汉族属性,其结果只会制造分裂意识而不是强化“中华民族”主体意识。这几十年的现实情况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戢广南在后来2014年一次接受采访时也说到了类似观点:“现行一些‘民族理论’,是把‘民族’这个核心概念定位在56 个‘民族’这一层面,没有突出‘中华民族’这个全体中国人必须树立的核心概念,客观结果是架空和虚化了‘中华民族’,结果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苗族、彝族等等都是实的,谁是‘中华民族’却成了虚的。”“当前国内民族理论界一些人对如何认识中国的‘民族’概念、在讲民族理论时是应当突出‘中华民族’还是突出‘56 个民族’问题上存在片面观点。分析一些民族理论教材,其主导思想是把本‘民族’(汉、满、蒙、回、藏等)看作是核心认同,教育学生13 亿国民分属于不同的56 个民族,56 个‘民族’各有各自的身份、自治地区、政治权利和语言、宗教等文化权利,应当以本‘民族’为单元来衡量各民族是否‘事实上的平等’,并把56 个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如‘美利坚民族’)相提并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强调‘多元’,不愿讲‘一体’。民族理论界甚至有人明确否认‘中华民族’的存在。他们说要讲‘民族’就是56 个民族,‘中华民族’像‘阿拉伯民族’一样不是一个‘民族’。有的还进而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然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实践中就应当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都有常设的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一样,设立56 个民族的‘民族院’,凡民族地区、民族事务都应当由‘民族院’讨论决定。”时间回到2009年,马品彦、戢广南二人看到刚出炉的教材,立马就发现不对。比如教材处处提问“你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本民族的人大代表?”“你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吗?”“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你的民族语言是什么?”“你的民族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什么?”——这样在本来是平等友爱、几乎没有什么民族界限的中小学生刻意区分出不同民族,强调彼此语言不同、信仰不同、权利不同,要着意分清“你是你,我是我”,容易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形成“我们不是一家人”的意识。又比如《民族常识》第68 页: “我国西北的新疆一带,历史上被称作西域,居住着维吾尔、回、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他们发明了坎儿井用来灌溉农田,在干旱的戈壁滩上开垦出一片片绿洲。”——这给人的印象是历史上新疆的传统居民、新疆的开发建设没有汉族。再比如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如此看来桂林与汉族毫无关系。读了这些,学生是很容易得出广西桂林不是汉族的、现在人口居多数的汉族桂林人是移民、是外来客居者、汉族是少数民族资源的侵占者这样的错误结论。马、戢二人敏锐发现,四本教材过多地提示和强调了各个民族的分界差异、所属不同,主导倾向是强化各民族的“分”而不是“合”,容易导致民族分界意识的增强,不利于中华民族认同和边疆长治久安。他们立即向新疆教育厅反映情况。在当时背景下,自治区教育厅自然会高度重视这一情况,立马就派人专门前往北京向教育部主管这一领域的民族教育司反映。然而当民族教育司找金炳镐等主要编写人员前来沟通,金炳镐等人却拒绝接受来自新疆的意见!不得已,民族教育司允许新疆方面根据新疆情况对教材作出调整。于是,当年,新疆采用了自己调整之后的教材。转眼到了2010年,试用了一年的教材,要成为正式教材了。新疆方面不敢轻视,再次组织座谈会专题讨论。此次座谈会,除了马、戢二人,还有新疆社科院中亚所所长、研究员潘志平以及《新疆大学学报》主编、教授孟楠。会后,由戢广南梳理会议内容并整理成报告呈送教育厅。但戢广南一想到这样的教材要在全国使用,预感事态严重,心里惴惴不安。考虑之后,戢广南联系其他三位学者,最终由戢广南执笔、四位学者共同署名完成了《教育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倾向性问题和不妥之处应予纠正》一文,自治区教育厅也异常重视,据此上报教育部。同时,该文作为内参刊登于新疆社科院《专报》2010 年第8 期,上报给中宣部、中央新疆办。之后很快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批示由中宣部、教育部重新组织审查,重新编写。中央领导指出:此文分析的很有道理。民族团结教育教材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各民族“两个共同”的指导方针。请教育部立即审读,商有关部门重新编写。2010年6月22-24日,中宣部、教育部在京召开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审议会,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的批示。2010年下半年,教育部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听取专家意见,决定另起炉灶,重新编写。其后,《教育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走向性问题和不变之处应予纠正》一文获得教育部社科司《成果要报》2010 年度优秀咨询报告奖。至此,民族团结教育教材风波才暂时告一段落。2014年5月,一把手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2014年9月28日,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民族政策终于作出重大调整。2017年10月,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成为党的民族工作核心纲领。2021年8月,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再回过头来看,2009年时候戢广南等几位学者在当时被动背景下,没有和光同尘,而是顽强斗争,更加显得不容易,更加让人钦佩。正是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自己岗位上坚定信念,坚持斗争,才使中国一次又一次摆脱险境。2020年,时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的潘岳撰文呼吁:“统一战线要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就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一是牢固树立中华民族认同。全面强化中华民族作为实体国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法律内涵;全方位加强中华民族交融史的研究与传播;全力推动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入开展。二是优化民族区域自治实践。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从民族自治导向民族共治,因为民族区域自治从来就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推动从民族自治转向区域自治,将‘民族优惠政策’转向‘区域优惠政策’。推动民族身份治理转向公民法治,逐步实现无差别的公民身份管理。”2022年,已于2020年任统战部副部长的潘岳兼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从提供理论参考岗位转到主抓民族工作开展落实的一线岗位。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供初中使用)》(戢广南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已于2021年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各地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做好教材选用使用工作。”从这段信息可知,戢广南老师已任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主编。2023年4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宣布中国民族报前社长等领导班子被一锅端:中国民族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正司级),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华志;中国民族报社副社长李晓东;中国民族报经济部主任李冰;三人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河北省衡水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正可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本文关于戢广南事迹主要内容出自杜雪巍、曹志恒《<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出版的前前后后》。)

有无 发表于 2023-11-8 11:46:45

从文山会海,到法山规海,无非纸上谈兵,其果必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疆毒教材事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