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1|回复: 4

[原创] 《杜鹃花落》到底冤不冤?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

回帖

31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9
发表于 2024-3-27 22: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关于涉嫌美化侵华日军的小小说《杜鹃花落》被当做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试题材料一事,经过两天时间,官方已经有了初步处理结果。而我在25日写的一篇表达我观点的文,今日被封杀了。正好,我再来详细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还是先贴一遍原作全文:

杜鹃花落

李佳前

一场遭遇战,猝不及防。多个半月的搜索,终于,返城不远的一个偏僻山坳里,发现了仇人的踪迹。

山坳里就几户零星的破落人家,早没有人烟的气息。有的只是满山的灌木,还有那连片的杜鹃花,嫣红的花朵,褐色的枝桠,一眼望去,看不到地面,连片的杜鹃铺将开来,没有惊艳的感觉。终让人感觉是萧条的晚秋,一片落花满地的烂泥塘。

二三十名左右的共军(注:原作此处表述为“共FEI”),在灌木间跳跃,却没有分散逃窜,围着一圈,边还击边撤退,奔向山坳左边的小山坡。岗田大佐知道,他们跑不了了。重重包围圈已经形成,留给他们的只是投降,只是死亡。

岗田眼光充满了血丝,但满腔的愤怒仍支撑他,像一只狂躁的狮子一样,不停地指挥着队伍围攻。所有的士兵,前冲,前冲。儿子,终于可以给你报仇了!想起儿子来,岗田心中阵阵隐痛,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来不干预军事的宝贝儿子,只为到这里看老父亲一眼,在武装护送的军车中竟被截了,还是一帮破衣烂衫的土八路干的。

抢了我的儿子,还要去城里破坏?想到儿子凶多吉少,复仇充溢着岗田的心胸,一定要拿着小股军人祭旗!

包围圈越来越小,敌人被围在山坳边的小山包上,轻重机枪的绞杀中,六零迫〇炮的轰炸下,毫无屏障可依的小山包,差不多削成了平地。小树枝四处乱飞,一炮过去,漫天的黄土,失杂着树枝树叶,还有零星的杜鹃花,飘飘荡荡在血色里,空气中透着血腥味,像是有人在洒向空中的花瓣祭礼。   

抵抗的枪声越来越少,突然间,山顶有人拿着好像是拿白色的布晃了一下,然后就突然被按了下去,反抗的枪声又响了起来,敌人内讧了!顽固不化,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岗田疯狂地嘶喊着,“冲!冲!”

目标越来越近,士兵们催促投降的喊声也越来越大。终于,山顶已经几乎消失了所有的声音,士兵们一面打着冷枪,一边慢慢向中央靠近。

终于,慢慢地,一根树枝又伸了出来,挑着一件白白的,与战场烟土环境很不相符的衬衫,所有人停下枪声,静静着着那场景,身子好像泄了劲儿,马上就会倒坐到地上的感觉。

不成样的坡顶,又一声枪声,树枝断了,衬衫飘悠悠向山边落去,枪声来自距离树枝不远的地方,岗田的神经又一次激昂起来,“炮呢?炮呢?给我轰!”

最后一片尘烟中,随着烟云落尽,一切寂静得可怕,所有人好像失去了知觉。只有岗田在喃喃自语:“儿子,他们把你弄到哪儿了……杀光他们……爸累了,仇报了,回……

所有人跟着岗田,拖着疲意的身体,小心置置地走到树枝的旁边,拉开血肉模糊的一袭袭灰军装。下面,竟还藏着一身洁净的日本样式青年装,唯独少了洁白的衬衣,袒露出青年健壮的胸膛,那张白皙清秀的脸上,嘴边淌着殷殷鲜血。

儿啊!老岗田一口鲜血喷出,像一摊泥,委软到了地上,献血喷在了那青年身上,绽放开来,像嫣红的杜鹃花,慢慢地散开,飘零,融在了泥土中……


以上即是原作全文。

我在25日早上刚看到这篇小说时,瞬间血压飙升,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小说的侵华日军视角以及对我八路军的称呼。因我人在成都,而将这篇小说作为初中语文试卷阅读理解材料之事恰好发生在成都市新都区,气愤之下,当即发了条朋友圈“新都区咋回事?怎么可以犯这种错误?!”

发朋友圈之后,我总觉得不对劲,因为拿美化侵华日军的小说来作为试卷阅读材料这种事情太荒谬了,出题人、审题人竟然会犯这种错误,简直是匪夷所思,或者说,他胆子得有多大?说实话,在当今大环境下,还胆大妄为如此,令人生疑。带着这种心思,我想,我或许应该读一读原作全文。

这一次,我完整细致地读完了全文。这一次读下来,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在阐述之前,我先提醒一下,各位读者可先翻看我往期文章,可以一窥我是否如一些人所骂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不热爱、不自信”那样;各位读者也可以看我另一篇文汉奸岂能漂白?!》(可点击文章名阅读该文),以此可以看出我是否如一些人所骂的“媚日”“汉奸”云云。

之所以解释这么多,核心原因就一点:衷心期望阅读我文章的各位读者能够冷静下来,只有不为冲昏头的情绪所左右,才能够更客观、更理性、更深入地看待问题。发泄情绪,不应该是网络于我们的主要作用。

这篇《杜鹃花落》冤不冤?

第一、它挨骂是必然的。

为什么?因为它采取了侵华日军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华民族这个原本昂扬于世界之林的优秀民族,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屈辱,这段屈辱史导致我们好多国人至今依然活在深深的民族自卑中。在这长达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日本的侵华,无疑是最让我们摧心剖肝最让我们嚼穿龈血的。日本侵华,不仅导致我们三千五百万同胞惨遭屠戮,更禽兽不如的是,日军以各种非人的方式虐杀中国人,甚至孕妇肚子里面的胎儿都不放过!此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为悲伤最为愤怒的痛苦,更是谁也不应该撩拨的底线。

然而《杜鹃花落》作者恰恰犯了这一大忌。侵华日军的视角、对八路军的贬低性称呼,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在看到的第一眼,心中的怒火会在瞬间点燃、爆发,再也无心去细看细想后文内容、全文主旨云云。因此,被骂是必然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采取这种拧巴的让人感觉不舒服的方式站来叙述呢?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

第二、《杜鹃花落》是在美化侵华日军吗?

我们先简单陈述一下小说故事梗概。情节并不复杂:主角岗田大佐是侵华日军的一份子,他的儿子本是日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为了看望父亲来到中国,但在赶赴和父亲团聚的途中被八路军劫走。岗田为报仇而率军扫荡,把一股八路军尽数屠戮之后才发现,八路军一直在尽全力保护自己儿子,反而是自己的报复杀死了儿子。

全文看下来,虽然以主角岗田大佐的视角展开描述,以他的视角对八路军有贬低性称呼以及一些负面性形容描写,重点还是逐渐表达出来了的:八路军,虽然装备差,但纪律严明,且具有优良战斗作风、顽强战斗意志以及伟大坚定信仰和伟岸光辉人格;而日军,则是残暴、嗜杀、怯懦的形象。

而且小说末尾是,岗田发现,八路军不仅没有伤害他的儿子,反而一直在重点保护他的儿子,倒是他指挥下残暴的日军,杀死了他儿子,他儿子死在他自己手上。在这一刻,岗田彻底崩溃。小说主旨也在这一刻表达了出来: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苦难,而且也是导致很多日本家庭家破人亡的罪恶元凶。

因此,说小说是在美化侵华日军,我依然认为不成立。

下面我再详细分析一下上面所阐述的解读。

(一)为什么以侵华日军视角展开描写?

在我看来,这是作者故意想制造的一种自以为巧妙、高明的描写方式,先是给读者一种不适甚至不好的阅读感受,吊起读者情绪,直到最后一刻才抛出主旨,进而产生更大的戏剧性效果。这是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但很显然,作者玩砸了。因为他忘记了重要的一点:日本侵华战争这个事,容不得他抖机灵。

以侵华日军视角展开描写,在我看来作者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考虑,即是凸显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苦难,而且也是导致很多日本家庭家破人亡的罪恶元凶。

小说中岗田喃喃自语“爸累了……仇报了,回……”说明岗田也厌倦了战争想回家,文末把一个岗田这个侵华日军大佐称呼为“老岗田”,都是基于这一目的,作者想凸显岗田老父亲这一身份,进而说明岗田大佐父子都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非正义战争的牺牲品,导致岗田父杀子悲剧的罪恶元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并为此表示同情,由此达到鞭挞日本军国主义的目的。这种构思设置,一如2009年陆川所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中日本侵华士兵角川这条线。但正如前文所说,日本侵华战争这事,是中国人最为悲伤最为愤怒的痛苦,怎么能够容许你用“老XX”这样充满亲切、同情的称呼去写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侵华日军大佐?怎么容许你一个中国人去同情侵华日军?你一个中国人去同情残暴禽兽的凶手,本身就莫名其妙,更何况,日本政府至今不仅不就侵华战争明确道歉,甚至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发生,甚至年年去参拜靖国神社。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去替日本人反思侵华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悲剧,不是脑子有病吗?

所以我前面说,这篇小说挨骂是必然的。

我在前一篇文中,还提到了作者不应该以日本人视角尤其是不该以侵华日军视角展开故事另一个原因,即这种以日本人视角反思、揭露、鞭挞日本军国主义的工作,应该由日本人自己来干,不应该由中国人来干。中国人去替日本人反思,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显得自作多情,莫名其妙。中国人应该做的就是,铭记苦难,铭记深仇,奋发图强,绝不能让这样的历史发生第二次。

(二)为什么称呼八路军为“共fei”?

如前文所说,该文是以侵华日军视角展开的,因此在这个视角下,对八路军称呼以及一系列描写自然就会带有一定贬义了,就好电影电视里面日本鬼子说“土八路的良心大大地坏了”一样,以日本鬼子口吻,总不能说“快告诉我,我最崇拜的八路军爷爷在哪里?”

(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说八路军“纪律严明,且具有优良战斗作风、顽强战斗意志以及伟大坚定信仰和伟岸光辉人格”了?

这篇小说文字不多,描写自然不会特别多,但却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的,比如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分散逃窜,围着一圈,边还击边撤退”,后面岗田的儿子想举白旗投降但却被制止,再到后面岗田发现儿子被保护在“血肉模糊的一袭袭灰军装”之下,更加说明八路军一直在尽全力保护岗田的儿子。通过这些文字内容,不难看出上面所说的八路军正面光辉形象。

(四)从哪里可看出作者说日军“残暴、嗜杀、怯懦”的形象?

“山坳里就几户零星的破落人家,早没有人烟的气息。”“终让人感觉是萧条的晚秋,一片落花满地的烂泥塘。”描写出了中华大地在侵华日军肆虐下一片死寂的环境,“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则描写出了岗田大佐等侵华日军残暴嗜杀的特质,而岗田儿子两次试图投降以及岗田最后发现自己杀死儿子之后的崩溃,则描写出了日本人在残暴外表下的怯懦。

总结来说,这篇小说作者并不是坏,也不是有意美化共情侵华日军,他是糊涂。其实,八十年代以降三十年,中国的文学圈似乎一直比较流行这种所谓反思型的文学创作,包括故意渲染正面人物缺点,故意渲染反面人物优点,以凸显所谓人性所谓人文关怀云云。该小说作者,不过是延续了这种创作思路而已。只不过,时代已经变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思维话语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十几年前陆川《南京!南京!》不会因此而犯众怒,但十几年后的今天还用这套思维创作,注定挨骂。

之前那篇文发出后,招来一片骂。朋友问我,为什么不但不回骂反而还一一解释?我笑着说,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嘛。大家之所以骂,核心原因还是因为被触碰到了民族伤痛这根敏感神经,这说明大家是有民族情怀的。只是,仅仅有民族情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冷静的头脑、理智的行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最后,祈愿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始终饱含宽容仁爱,因莫须有的罪名,就让人丢饭碗丢自由甚至丢生命,不是现代文明社会该有的。

4

主题

20

回帖

1225

积分

从四品下

积分
1225
发表于 2024-3-28 09: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篇文章无影无踪了,就在这儿留个脚印吧。

4

主题

20

回帖

1225

积分

从四品下

积分
1225
发表于 2024-3-29 10: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长可能忽略了李佳前《杜鹃花落》开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形象”意蕴,这儿是有“开篇明义”的“立意”效用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诗眼”之类的地方也不一定。

4

主题

20

回帖

1225

积分

从四品下

积分
1225
发表于 2024-3-29 10: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感觉这个李佳前不简单。还是那句话:“形象思维如此周到的人,逻辑思维应该也会很到位。”

4

主题

20

回帖

1225

积分

从四品下

积分
1225
发表于 2024-3-29 10: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习惯于忽视最显眼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山古社

GMT+8, 2025-8-3 02:48 , Processed in 0.0655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