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2|回复: 1

[原创] “清史项目未过审”透露了什么信息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

回帖

31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19
发表于 2023-11-7 19: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有则关于清史项目的消息广为流传。起因是微博上认证为“耶鲁法学院”的张泰苏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图片1.jpg
由于清史项目旷日持久,一直备受关注,再加上其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乃至现实政治等各方面因素,更是受人瞩目。因此,当这么一条微博发出之后,迅速扩散。
此事真假,尚无法求证。不过以这个消息为切入点,可以说点相关联的东西,供参考。
相关案例,此前就已经有了。
问题的关键,依然在于,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立场、话语审视研究由这么多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以及这数千年来的文明,以及如何处理现实中的民族问题。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不是一直说中华民族吗?”“不是一直说五十六个兄弟团结一家吗?”“不是一直说中华文明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吗?”……
但问题在于,话是这么说,现实情况却是另外一回事。
一言以蔽之,此前中国的民族政策,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过于单方面强调少数民族权利,忽视责任义务;过于凸显少数民族独特性、差异性、对立性,忽视联系性、共同性、一体性。导致相当部分人只讲权利不讲义务责任,只想国家为他们做了什么什么,不讲他为国家做了什么什么,只讲他们如何不同如何优越,不讲从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来说他们只是其中一部分。特权和优待让他们高高在上,以自己是XX族而产生莫名优越感,但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不仅没有强烈认同感,反而心怀轻蔑乃至憎恨;特权和优待让他们飞扬跋扈,目无法纪,打着民族旗号肆意乱搞。
不仅如此,在学术研究层面,也有一些人打着民族团结的旗号强行吹捧特定民族,肆意牵强附会,夸大拔高,炮制编造,恨不得把中国一切文明成就一切历史先贤都贴上XX民族的标签,产生了非常恶劣的话语导向影响。
什么“XX族文字比甲骨文还古老,至少一万年。”“连山易就是XX书,进而说明XX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XX才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中国历史的一般都是XX史。”“三星堆文明是XX族文明,三星堆文字是XX族文字。”“XXX是XX族人。”……
今年早些时候被要求下架的XX族通史和XX族通史,就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由此,在一些人眼里只有XX族而没有汉族等其他民族没有中华民族,国家的优待扶持,不仅没有达到民族团结的目的,反而加深了民族之间的裂痕,助长了民族分裂情绪,国外一些势力正好抓住机会怂恿资助,火上加油,处心积虑地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给国家埋下了严重的祸根。
正因为如此,国家在2014年提出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并于2017年写入党章。
根据我的了解,我认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致有几个方面含义。
首先,在整体层面,凸显“中华民族”“中国人”这一整体身份属性。不仅要想着自己是XX族,更要想到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是中华民族一份子。即“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在具体问题方面,总体坚持去政治化的方向。即涉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问题,不是武断地上升到民族关系的政治高度分析处理问题,而是从现代公民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思路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比如某人犯了罪,侧重从法律法规方面客观公正根据司法程序解决,而不是首先想着他是什么民族所以就应该轻判还是重判什么的。涉及到双方之间的官司,也不是首先看两方分别是什么民族而给于一方特别照顾倾斜,而是实事求是地根据是非曲直断案判决。
第三,逐渐取消给予特定民族特殊待遇。给予特定民族特殊待遇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与人人平等的现代文明相悖的。对于确实存在各种困难的地区,“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从民族自治导向民族共治,因为民族区域自治从来就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推动从民族自治转向区域自治,将‘民族优惠政策’转向‘区域优惠政策’。推动民族身份治理转向公民法治,逐步实现无差别的公民身份管理。”比如某某地区确实贫困落后,那么就针对这个地区所有的学生考试适当加分,而不是只针对这一地区的特定民族学生加分。而对于“XX族自治区/县”等区划中的“XX族自治”表述,大领导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说得非常好:“戴这个‘帽子’是要这个民族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
图片2.png
这是前几天的一条新闻,读者不妨搜索看看全文。
随后,环球时报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最后如是说:
这几年中央特别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恰恰表明一些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重要层次的认同意识出了问题。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把这些各种信息联系起来一看,究竟咋回事,已经十分明了。即,涉及民族的各方面政策,都有调整,对于以前的一些不合理乃至错误做法,必须纠正。
终于纠偏了!
天佑中华!

4

主题

20

回帖

1225

积分

从四品下

积分
1225
发表于 2023-11-8 11: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家族、……以及国家,能否各自当位?家已不易,国自更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山古社

GMT+8, 2025-8-3 02:52 , Processed in 0.0508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